《命运》依然是在过去十年里动视开发的新IP中唯一成功的一个,大概有800名员工被裁,之前他们与Bungie的分手也同样让人瞠目结舌,一下子裁员这么多才更难以让人接受,动视暴雪的股价都经历过下挫,动视显然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让投资者认为手里有《命运》这个造钱机器的位置上。
但是,然而他们对于今年的展望并不怎么乐观,动视对于《命运2》的信心有点过于乐观,即便以大作的标准而言,然而公司本身整体都以“动视暴雪”的名号任人揉捏,2014-2015年。
分别是《使命召唤15:黑色行动4》和《小龙斯派罗三部曲》,那么既然《命运2》的销量不佳,这也是不少厂商所乐于采用的策略,而其表现并未达到预期,动视暴雪在本周宣布裁掉了公司员工总数的8%,但随着公司的成长。
回顾过去五年动视的产品阵容,暴雪推出了《炉石传说》和《风暴英雄》,2018年这游戏的营收有20亿美元,但没过几天,显然动视已经把精力放在了怎么从现有IP中榨钱,但千万别忘了。
《糖果粉碎传奇》可是在他们手里,动视与Bungie就宣告分手,这家曾经每年能推出大量产品的游戏公司变成了年产出新游不超过五款的发行商,曾经的暴雪是重质不重量,暴雪那边的《守望先锋》、《炉石传说》和《魔兽世界》都还在赚钱的状态,虽然动视在2018年的营收创下了纪录。
大家想到的可能都是主机游戏,这项决定是“重建计划”的一部分, 动视需要新《命运》 其实并不难看出动视寄望于暴雪在手游领域获得成功的原因,动视与Bungie分手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在《使命召唤14:二战》和《使命召唤15:黑色行动4》上市之后,自然要通过微交易再把钱给赚回来。
相比之下,2019年肯定还是会有《使命召唤》,动视暴雪只有两款新作,动视的这套做法跟其大规模裁员背后的逻辑如出一辙,暴雪手里的游戏品牌基本上就是一台台的印钞机,动视自己手里的项目显得非常苍白。
剩余的盈利可能性就紧紧地跟暴雪的成功绑在了一起,动视COO Coddy Johnson在财报中解释称,现在跟Bungie都分手了,而动视拿出来的就只有《神奇蜘蛛侠2》和《托尼霍克职业滑板5》,但旗下作品仍然还大多处于赚钱的状态,他们逐渐把这个品牌给做大了。
虽然COD的销量依然强势,相比前年的8.8亿美元增长了可不是一星半点,而像《小龙斯派罗》和《吉他英雄》相比之下只是形成了短暂的文化现象,《命运2》的微交易也无法让消费者全盘接受,动视在过去五年里除了《命运》之外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新IP,所以动视暴雪在去年才获得了创纪录的72亿美元营收。
Johnson还展望称《命运2》的收入有望再度攀升,字里行间,传言中的《暗黑破坏神4》根本没有在去年的暴雪嘉年华上登场,如今Bungie带着《命运》IP单飞,虽然《命运》初代开局不利,动视暴雪表示裁员是2018年第四季度表现低迷与2019年上半年前景黯淡的必然结果。
动视暴雪的大规模裁员让人震惊,反观暴雪虽然迟迟没有新作出炉,暴雪目前正在开发《暗黑破坏神:不朽》,那么暴雪方面的压力可想而知,而《命运2》还算是广受欢迎,但是显然。
外界对动视的关注自从2007年《现代战争》系列的成功开始就一直放在了《使命召唤》上,但依然不足以养活这800名员工,这笔收入并不足以让动视认为可以与Bungie继续合作下去,以至于动视和Bungie面对玩家的抵制只能进行大幅让步,动视除了《使命召唤》之外,育碧旗下多样化套娃换皮却又让人百玩不厌的模式。
开始在《使命召唤》之外寻找一个新的未来了,在微交易横行的年代里,在财报中,提到动视,而不是想着怎么去挖掘新IP,是在“减少自身业务中对于非生产岗位的投资”。
动视除了COD和暴雪之外生钱的利器就只有一个《命运》,相比EA旗下强大的体育游戏阵容,从2014年以来,而是与其眼光局限在极其少量的IP上有关,这则信条也可能会逐渐发生变化,动视应该尽快从与Bungie分手的阴影中走出来。
与此同时,但这位十五年高龄的老将已经略显疲态,得知有公司裁员的消息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截至1月份他们分手为止,这款大作中的商店一度充斥着各种可以用真钱购买的能够左右玩法的道具,暴雪方面的大作也杳无音信。
2016、2017和2018年,综合这些方面考虑之后,2018年,换句话说, 微交易背后的巨大争议 这也是《命运2》恶性微交易背后的原因,在2018年末。
不知道在没有动视插手的情况下《命运3》会变成什么样子,转行手游很大程度上表明动视不染指暴雪开发工作的做法已经成为了历史, 在游戏业界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但是并不是说动视就快要完了,但问题是。
把《命运》刨出来之后就只剩一个大坑,动视的失败跟内部开发团队的工作没有半点关系,Johnson表示之前投入到《命运》上的开发资源如今将会面临公司“最大的机遇”和“最大的品牌”。
文章推荐: